“漲!漲!漲!現在什麼都在漲,沒有什麼不漲的。”這是記者昨日在採訪時,市民對日用品價格的普遍反應。大蒜從每公斤6元漲到每公斤25元左右,綠豆價格短期內飆升了一倍,接著是桂圓、紅棗等乾貨也不甘示弱地漲價近一倍……市民的生活必需品正齊齊上演著“漲價進行時”。

昨日記者走訪超市、市場發現,不少精明的家庭主婦認為,與其在這“漲價潮”中唉聲歎氣,倒不如現實些想盡辦法應對物品漲價,例如貨比三家,搜羅特價商品、趁低吸納,囤積日用品、團購批發生活用品;以其他東西替代漲價物品等,力圖將生活成本降到最低等等,漲價大潮正催生著各種各樣精打細算的族群們……

相關鏈結:“菜奴攻略”火爆網路

近日,一份“菜奴省錢攻略”走紅網路,許多80後網友稱,當了“房奴”、“卡奴”後,如今遭遇蔬菜漲價,又成了“菜奴”。

妙招一:不趕早趕巧

避開早高峰,改早上買菜為晚上買菜,據主婦們介紹,可便宜20%~30%

妙招二:攤主很重要

有些女攤主愛斤斤計較,而男攤主大多不會,最好盯著一家品種多的賣菜攤位買,並且經常在同一家買

妙招三:買前多比較

菜攤和超市的價格往往不一致,建議都逛逛,不少超市還常常推出特價菜。

妙招四:學會看天氣

多看天氣預報,明天下雨,今天就多買菜,不會錯的。

妙招五:“偷菜”成時尚

受到遊戲“種菜偷菜”的影響,DIY也大受歡迎。“在花盆裏種點蔥蒜,省錢又省事”。

團購族:

社區團購正流行

談及近來物價的變化,在劉大媽看來,組織社區的主婦們一起去批發市場,團購日用品就是最行之有效的“慳錢”妙招。

“當然想以批發價購物需要一定的量,所以一定要組織社區裏有需要的住戶一起去採購,這樣既方便砍價,又可以控制好量。”家住羅湖區銀龍花園的劉大媽特別提醒記者。“一般情況下,我們都是一周去入一次貨,包括紙巾、洗髮水、調味料這些能較長時間存放、用量高的日用品等等。”劉大媽告訴記者,以市場上常售的1元紙巾為例,其零售價一般為1/,而批發價可低至0.6/,其集中團購100袋以上者,還可在0.6/包基礎上再享一至兩成折扣。

囤囤族:一次買好兩年生活用品

花生油、白糖、紙巾、洗髮水、洗衣粉、醬油……市民劉麗和她老公的兩輛手推車裏,已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必需品,但兩個人的手仍沒停繼續往車裏裝著東西。“聽說要漲,我們準備把一些可以存放的物品買夠一兩年的用量,這樣漲價也不用怕了。”劉麗笑著對記者說。

某品牌紙巾原價28.8元現在才賣17.8元。賣場裏,眼尖的王先生喊住女朋友,他們一下子買走10捆,定期到超市掃特價商品已經是他們每週的固定活動。

特搜族:互通情報結伴搜羅特價

除了團購和囤貨外,還有不少主婦們聯合起來“地毯式”搜索特價商品,然後互通情報或是互相幫忙購買。

家庭主婦李女士說,超市的東西一般比市場貴,但有時也有例外,特別是青菜、肉類和水果,往往比市場價便宜兩三成。每次去逛超市時,她就會搜集一些特價產品宣傳單,拿回家後仔細比較,看看哪種商品在哪個超市買最划算。

李女士還經常和鄰居交流資訊,哪里的青菜、海鮮便宜她都瞭若指掌。每逢週末,她便和鄰居結伴組成“特價掃貨軍團”,去搜羅特價商品。

替換族:自製尿布“重出江湖”

而在媽咪寶貝論壇,家有寶寶的媽咪們討論最熱烈的話題,也是日用品漲價。最近的熱點除了奶粉漲價外,紙品的升價也讓敏感的媽咪們開始擔心寶寶“尿不起”。

記者見到,一位元ID為“SKY”的媽媽發了一篇“生活用紙漲價了,要不要也囤點紙尿布?”的帖子引來不少討論。在下面的跟帖中,ID為“祺祺的媽媽”表示,自己的婆婆都說常換尿布更透氣,比紙尿片一直捂住好,對寶寶的皮膚有好處。這次牛奶漲價了,日常開銷大了,得在其他方面省一省。她已製作了一批尿布,給寶寶“白天用尿布,晚上用紙尿片”。

網購族: 敲敲鍵盤搜出最低價

新新人類如何省錢呢?答案當然是網購。對於習慣過“宅生活”的蔣小姐而言,網購商品一直是其首選購物方式,而最近,令其感到意外的是,母親竟打電話要她代買某品牌的衣服等日用品。問及原因,母親說商場裏的價格有些高,聽說在網上能打折買著比較划算。

記者瞭解到,由於少了房租等經營成本,網店商品一般要比實體店便宜一些。而更為重要的是,在網購時進行比價更為輕鬆,敲敲鍵盤便能搞定。

此外,有些網站專門分析發佈比價資訊,這無疑給網購者買到最便宜的商品帶來極有作用的參考意見。

油飯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ai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